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专委会工作 >> 稿件

“名”盟会客厅第一讲:听佟瑞敏谈“角色的诞生”

为推进“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走深走实,7月24日下午,由民盟市委文化委员会和学习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名”盟会客厅在文化广场微剧场举行。邀请国家一级导演、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盟员佟瑞敏教授,以《“角色的诞生”——浅谈银幕舞台的艺术表演创作》为题做专题讲座。

佟瑞敏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并留校任教,曾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香港亚视演艺学院副院长等,长期从事戏剧教育工作和艺术实践,挖掘培养了一批批艺术人才。退休后,他依旧对艺术一丝不苟。就在前不久,凭借在话剧《雷雨》《雷雨·后》中扮演周朴园一角,佟瑞敏荣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我和民盟近40年的情缘始于杨村彬老师,他和师母王元美都是盟员。”佟瑞敏首先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深情回忆起与著名话剧导演、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杨村彬的十年师生情。“老师具有极高的艺术修养,他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我要有信念,给了我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80年代初,在时任民盟市委副主委杨村彬的影响下,佟瑞敏与胡伟民、郑毓芝、刘子枫等一批优秀文艺人才一同加入了民盟,“当时的主委是谈家桢,他非常高兴。我在主持盟组织的文教活动时,谈主委还找我谈了话。”他回忆道。

“当演员接到一部好的剧本,遇到优秀的导演,就基本搭建了一个可以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加之演员的二度创作,就一定会将角色塑造得真实可信,孕育出精湛的表演作品。”佟瑞敏从与杨村彬合作的《清宫外史》等三部话剧谈起,到后来的《不该凋谢的玫瑰》《杜十娘》《秋天里的春天》《情海浪花》等影视剧表演,再到近期出演的《雷雨》《雷雨·后》,畅谈“人生的戏剧,戏剧之人生”。他说:“对我而言,每一个角色的诞生都是我生命中的一段行程,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需要超常的耐力和极为专注的职业精神。如何准确地把握人物在不同年代背景下特定的身份和行为逻辑,需要从点滴细节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灵感,拿捏角色的精神气质和人物特征,用真情去感受、去塑造具有不同生活质感而又鲜活的角色。”他还吟唱了40多年前在《杜十娘》中所唱的歌曲,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讲座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民盟市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厉震林感慨到:“作为一名艺术家,佟老师早在80年代初就因在电影《杜十娘》中饰演李甲一角,受到广泛关注,又因出演《华罗庚》获得了第二届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他本可以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但出于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他回到教师队伍中来,成为艺术教育工作者,为文化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让我们非常感动。本次获得白玉兰奖,既来自于他多年的艺术积累,也是一次全新的艺术‘绽放’,我们期待着佟老师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本次讲座是“‘名’盟会客厅”的首场活动,今后将邀请更多的名家与盟员们交流。两个专委会委员及部分盟员代表40余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发布时间: 2023-07-27 作者: 殷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