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盟风采 >> 艺术天地 >> 稿件

中国影坛永远的明珠

——纪念上官云珠百年诞辰

  “她看起来很秀气,可她是很豪爽的,挺讲义气的,也是个强者,她的成就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她体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不同角色、各种人物都演得比较深刻。”——张瑞芳

  “她演了那么多的电影,和蔡楚生、郑君里、沈浮、黄佐临、桑弧等中国现代最优秀的导演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和机遇。”——谢晋

  “她常常在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两句话这种地方琢磨的很多,下的功夫很深。”——秦怡

  “通过追寻母亲的人生脚印,以及她的艺术探索之路,渐渐明白,她的成功,绝不是吹出来的气球,而是拼尽性命刻苦追求才达到的高度。”——韦然

WDCM上传图片

  3月2日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民盟盟员上官云珠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这位在中国电影史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电影人,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丽人行》《南岛风云》《舞台姐妹》等经典影片,塑造了艳丽风情的交际花,贤淑持重的家庭主妇,遭受屈辱和折磨的底层妇女,刚强英勇的革命战士等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她的表演真挚自然,善于运用眼神和恰如其分的形体动作,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感情,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无论主角或配角,都能演绎得活灵活现。她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官云珠曾任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时名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评比中,《乌鸦与麻雀》获金质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1962年,上官云珠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 。

  影坛新星 声名鹊起

  上官云珠,原名韦均荦,江苏江阴人。她自幼喜欢京剧,18岁随家迁居上海,为生计进何氏照相馆任职,由此与影剧界人士接触日频,耳濡目染,对演戏萌发了浓厚的兴趣。1940年考入华光戏剧学校学习话剧,继而加入新华影业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1941年,在艺华影业公司拍摄了她的处女作《玫瑰飘零》。接着,又参加了《国色天香》《泪洒相思地》《花月良宵》《鸳鸯泪》等当时非常流行的文艺片演出,开始在影坛上崭露头角。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为中电二厂和文华影业公司拍片,在《天堂春梦》和《太太万岁》中饰演重要角色,后进入昆仑影业公司为基本演员,这是她在人生和艺术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1947年,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满身珠光宝气的“汉奸夫人”何文艳,演出了郑君里导演所说的“三棱面”般立体的、活的性格,为业内人士认可,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

  拓宽戏路 突破自我

  上官云珠不满足“姨太太专业户”角色束缚,大胆突破自我、改变戏路,在《万家灯火》中饰演传统型的家庭主妇蓝又兰,通过细腻而又生活化的表演方式,把角色既善良又软弱的矛盾性格有层次、有分寸地刻画出来,使圈内外对她的演技刮目相看。后在《丽人行》中扮演一个深受凌辱的贫苦女工,准确地刻画了在敌寇凌辱和夫权歧视双重压力下底层劳动妇女的悲惨凄苦。在《希望在人间》中,她饰演教授妻子陶静寰,一个书香门第的知识妇女,与抗日报国的丈夫同甘共苦,生死相依。这一年,她只有29岁,却鲜活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忠诚贤良的中年知识妇女形象。

  1955年,她接受了主演《南岛风云》的任务,“成为”了一名英姿飒爽、老练果敢的女游击队员,把历经千难万险的革命女战士符若华演绎得让人信服,完全看不到她以往擅长的“千娇百媚”。这是她在表演艺术上一次新的拓宽与突破。正是由于她忠于艺术,敢于挑战,才可以从容地塑造反差极大,性格迥异的各种人物形象。

  为了不断磨炼与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水平,上官云珠还经常出现在话剧舞台上,以擅演《雷雨》中的繁漪著称。她还在《曙光照耀着我们》《玛丽娜的命运》《世界的心》《牛虻》等译制片中担任配音演员。她的诗歌朗诵,如《他在我们中间》等,也曾在群众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怀念伊人 明珠永恒

  1968年11月23日凌晨,上官云珠跳楼自杀,终年48岁。1978年12月,上海电影制片厂为上官云珠平反昭雪。200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1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活动中,上官云珠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电影演员”。

WDCM上传图片

(上官云珠纪念碑于2001年3月10日在上海福寿园落成)

  她一生执着于艺术领域的探索,从青春年华的绰约风姿,到中年转型的努力奋斗,坚韧顽强地献身于她热爱的电影事业。上官云珠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永远定格在上个世纪的银幕上,也会被人们永远怀念。

发布时间: 2020-03-09 来源: 上海电影家协会、上影演员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