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民盟上海市文化传媒委员会组织盟员于6月17日到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参访学习,实地体会和感悟费老爱国爱民、从实求知的崇高精神,从费老的事迹和成果中获得启发,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实践。
费孝通江村纪念馆位于中国江村文化园内,为2010年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的一份厚礼。费孝通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卓越的领导人,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先后二十六次访问江村,留下了《江村经济》《重访江村》《三访江村》《江村五十年》等鸿篇巨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纪念馆临水而建,主体俯瞰是一个“人”字形,体现费老脚踏实地躬身实践的工作作风和他与江村那种难于割舍的情怀,整体设计彰显人文理念。2014年6月,费孝通江村纪念馆确定为中国民主同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天特邀资深讲解员、江村实验学校的退休教师周明金给盟员们做讲解。他以费老社会调查的大量珍贵图片和调研学术成果为主线,通过声情并茂的解说,生动展现了费老造访江村的每一个足迹和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社会调研所取得的巨大学术成果,充分展示了费老作为中国社会学泰斗级人物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1936年,26岁的费孝通在开弦弓村调研写出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该村成为观察研究“乡土中国”的一面镜子,由此名扬中外。从1936年6月到2002年9月,费孝通先生二十六次到访开弦弓村,这期间从“乡土中国”迈向“城乡中国”,该村发生了沧桑变迁:从曾经是“中国最发达的乡村”,到后来一度陷入低谷,再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如今的“江村”,已成为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吴江样本。
“哪儿穷,就到哪里去,越是穷的地方越是要去。”费老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代表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许多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建议,尤其是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和促进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等提议,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肯定。
馆内展示着费老的书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段话源自他在80周岁生日时提出的十六字箴言。费老勇于探索、积极开拓的精神,深入实际、认真实践的作风,以及不凡的学识与智慧、气度与魄力,都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现场参观的盟员们。
费孝通江村纪念馆所在的中国江村文化园由六个部分组成,除了费孝通江村纪念馆,还有费达生江村陈列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孝通广场、景观池和碑廊。其中,费达生江村陈列馆也是此次参访学习的重要一站。
费孝通在开弦弓村调研,缘于姐姐费达生邀请弟弟来这里养伤。费达生比费孝通年长7岁,她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蚕丝学校制丝科学习,归国后立志实业救国。她是中国著名蚕丝专家,堪称现代“黄道婆”。她创建的吴江县开弦弓村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是中国较早的乡村工业。陈列馆内展示了她传授种桑养蚕技术,兴办缫丝厂,带领村民致富、提升妇女地位的场景,展现了她淡薄名利,勤俭自持,无私忘我的精神品质。费达生、费孝通姐弟俩虽然不是开弦弓村人,但都为开弦弓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盟员们还参观了江村历史文化陈列馆,通过陈列馆里丰富的史料了解费老笔下江村的历史与现状,在生动的讲解中感受江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近年来的发展沿革和乡村振兴的脚步。
2022年,开弦弓村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盟员们在周明金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村中实地探访学习,深切感受古朴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时尚交织的江南农村新貌。
尽管费孝通江村纪念馆的参访学习意犹未尽,盟员们仍抓紧时间赶到吴江区震泽镇,考察当地政府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推动小镇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位于古镇中心的师俭堂,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古镇宝塔街,堪称“苏州人气最旺的喝茶一条街”,盟员们在这千年古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收获良多。
本次参访学习活动不仅加深了盟员间的了解,老、中、青三代盟员也在活动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大家对费孝通先生和民盟历史也有了崭新的理解和认识,接受了一次很好的主题教育和思想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在民盟先贤事迹和无价精神财富激励下,将继续凝聚共识,继承优良传统,不忘入盟初心,在各自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在新的起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脚踏实地,争做开拓者和奋斗者。
发布时间: 2023-06-25 来源: 民盟文化传媒委员会 作者: 文字:金姬/摄影:岳强、周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