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坚守合作初心,赓续优良传统,感知民盟先辈的奋斗历程和家国情怀,7月16日上午,民盟经信委员会新经济支部赴历史风貌区开展主题教育现场教学,共同回望民盟与中共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
“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拥有百余年历史的愚园路,是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之一,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在愚园路上工作、学习和生活,留下了丰厚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既见证了无数先烈上下求索的革命品质,也见证了民主人士救亡图存的赤子之心,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奋斗的精神。
位于愚园路81号的中国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暨刘长胜故居,也是中共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在这里,刘长胜组织了一场场声势磅礴的革命斗争,为解放和保卫上海这座城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愚园路750弄愚园新村,是康有为“游存庐”旧址,由浙江兴业银行于1930年购地建造。愚园新村11号是沈钧儒长子沈谦医生的寓所兼诊所,而沈钧儒1946年2月11日由重庆飞抵上海,至1947年11月26日晚离开上海秘密前往香港,恢复了民盟总部、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这段时间一直寓居于此。
愚园路不仅是兼具文化和教育意义的历史风貌街还是一座开放的微型城市记忆博物馆,位于愚园路1065号的历史名人墙记载着历史上在愚园路居住、生活或工作过的56位近现代名人风采,包括瞿秋白、刘长胜、沈钧儒、黄炎培、傅雷、钱学森等。这里的一大亮点是手触镜面数字大屏,通过互动体验的方式,利用数字化手段,让大家不仅能阅览墙上名人风采,还能感受历史的变迁。
愚园路1292弄(桃源坊)51-53号是沈钧儒在1934至1936年间的寓所(53号为其长子沈谦住处)。1936年11月23日凌晨,国民党当局逮捕了救国会的领袖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此乃闻名全国的“七君子事件”。而沈钧儒就是在桃源坊寓所被捕的。
随后盟员们沿愚园路一路向西到达愚园路1352弄的联安坊,这里的5号楼是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二中全会旧址,会议明确民盟自身政治主张、表明政治立场、确定斗争方针,并拒绝参加国大、否定国民党立宪的合法性,强调依靠人民,积极支持和推动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从而宣告民盟在为民主、和平、独立、统一而战的道路上,开始了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同向而行的全新历程。民盟领导人章伯钧曾在此居住。
最后,大家来到位于愚园路1376弄34号的《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这里是中共中央早期党刊编辑机关,也是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场所。1927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期刊《布尔什维克》编辑部设于此,编委会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真、王若飞、毛泽东、周恩来等26人组成。自1927年10月创刊至1932年7月《布尔什维克》期刊共编辑出版52期。
值得一提的是,为切实提高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激发大家学习热情,每个现场教学点都由支部盟员担任志愿讲解员,通过“预习功课”,不仅加深对于盟史的了解,还领略了民盟先贤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两个多小时的现场教学结束后,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现场教学,加深了对多党合作事业的理解,今后将立足岗位,发扬民盟优良传统,接续奋斗,担当作为,努力建功立业,不负时代使命。
发布时间: 2023-07-31 来源: 民盟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