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市属 >> 稿件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直属新盟员支部参观陶行知纪念馆

为助力新盟员顺利完成身份转换,深化对民盟历史的认识,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生平事迹,传承弘扬民盟先贤的崇高精神,3月2日,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直属新盟员支部组织开展“追寻先贤足迹传承民盟精神”主题活动。活动在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举行,委员会副主委曹斌、主委助理王林波、新盟员支部主委姚琦斐等40余名盟员参加。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杰出领导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河,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创办的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等教育实践,不仅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更以“小先生制”打破传统教育壁垒,影响辐射至东南亚地区。

在纪念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盟员们通过丰富的史料文献、珍贵文物及历史影像,系统回顾了陶行知先生以教育救国、为民主事业奋斗的光辉一生。展厅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汉白玉雕像与“爱满天下”题词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先生无私奉献的赤子情怀。盟员们重点学习了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师范的乡村教育实践,以及抗战时期创办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事迹,深刻体悟其“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知行合一精神。

作为民盟传统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自2016年起成为盟员学习先贤精神的重要阵地。陶行知先生不仅是教育界的楷模,更是民盟人践行“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优良传统的典范。新时代广大盟员应立足本职,将行知精神转化为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活动尾声,曹斌、王林波、姚琦斐代表全体盟员向陶行知雕像敬献花篮。盟员们一致表示,此次参观是一次思想的淬炼与初心的叩问,未来将传承先生“爱满天下”的胸襟与“求真力行”的作风,在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为上海现代化建设贡献民盟智慧。

此次主题教育通过现场教学与沉浸式体验,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正如陶行知曾孙、纪念馆副馆长陶侃所言:“先生的精神需要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地践行。”新阶层盟员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知行合一中彰显新时代参政党的责任与担当。

盟员们结合先贤精神,分享了所思所想,部分盟员感悟如下:

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我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教育理念,首次知道了晓庄学校的乡村教育理念、山海工学团的历史以及育才学校的“二十三常能”,让我对教育事业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刘世君

今天是新盟员支部年后首次大型活动——走进陶行知纪念馆,收获颇丰。陶老的教育实践令人动容,比如他在晓庄师范开展的生活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劳作与学习中成长,让我感受到教育与生活应如此紧密相连。

——陈江

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强调躬身践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以行动推动认知,这一理念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愿陶老的基础教育、社会教育的思想理念能成为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立足当下的中国以及向未来延伸的中国一个可遵循的坐标。

——王洁

行知先生的名字其实就富含深意:行而知之、知而行之、知行合一。行而知之:说明凡事要敢于去做,在过程中总结知识;知而行之:用得到的知识再去指导我们的行为,做更好的事;知行合一:知识在实践中获得,实践在知识中升华。

——闵鲁奇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位伟大教育家的赤子之心。行知先生放弃优渥生活,扎根乡村创办晓庄师范,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融入平民教育中。他用一生诠释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信念,这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如灯塔般指引着我们以实践求真知,用知识报效祖国。

——许旭

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创办晓庄学校等,为贫苦孩子提供教育机会。他主张“行是知之始”,他的实践精神提醒我们,教育和社会改革需要实际行动,而非空谈。

——李天颖

经常路过行知路附近,多次看到过行知中学,也曾游玩过行知公园,当今天走进陶行知纪念馆,才知道所有这些都跟伟人陶行知有着紧密的联系。短短半天的时间,收货满满,尤其是领略了先生那“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以及“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王彦军

观陶行知纪念馆感悟“知行合一”精神,习社情民意撰写明确履职方向。身为“萌新”,当在“知行”并进中传递民声,践行新时代参政党的责任担当。

——马军

踏入上海陶行知纪念馆,馆内的珍贵展品与史料,让我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有了直观认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更令我动容。

——王榕华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深悟“教学做合一”之要义:教育应扎根生活、打破课堂边界,以社会为学校,激发儿童创造力。重拾行知理念,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质,解放天性,方能为未来育真才。

——朱石泉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令我深受感动和启发,一是敬佩陶老投身乡村教育的奉献精神,深入农村创办学校,为贫苦儿童争取教育机会,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令人动容。二是感受到陶老知行合一的行动力,从“知行”到“行知”的改名,反映了他对实践先于认知的重视。

——高宏铭

站在陶先生的雕像前,我感悟到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这位民盟先贤用"生活即教育"的实践哲学,将教育从书斋引向广袤的民间,陶先生身体力行的实践,让教育不仅仅是富人的商品,而也成为穷人应有的权利,正与民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深刻契合。我们更应传承这份教育情怀,在新时代续写教育公平的答卷。

——张曦

从2002年宝山子青路,到2024年歙县中和街,再到2025年武威东路76号,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始终指引我:说真话,做实事,献真言。

——邢丽婷

陶行知先辈的精神财富传递正能量,传递给了几代人,成长和壮大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陶老是民盟先贤,我作为民盟的新成员,对陶老的思想行为感到由衷的敬佩,并且能够指引着本人努力学习工作的方向,行是知之始,躬身践行。

——郭超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其“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理念深深触动了我。先生以平民教育为根基,倡导教育应扎根实践、服务大众,也启示我们作为民盟的一份子,更应该将陶行知的实践精神融入日常履职的过程中。

——芮华

参观上海陶行知纪念馆,我深刻感受到他毕生致力于教育创新和社会改革的热情。他不仅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还积极投身于乡村教育的实践,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刘宇哲

参观上海陶行知纪念馆,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光辉事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给罗素先生写信时表达的终身志愿——学成归国,投身教育,助力中国实现正义与自由。他不仅在信中表达理想,更用一生践行诺言,创办学校,推动教育改革。他的坚定信念与实践精神令人敬佩,堪称留学报国的楷模。

——陈光烁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将教育从书斋引向田间地头,创立平民教育的先河。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民盟人应继承先贤遗志,聚焦教育现代化建言献策,践行支教助学做好社会服务,传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展现参政党成员的责任担当。

——田颖

身为上海市民盟新人,这次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敬意油然而生。先生是民盟前辈,以教育为使命,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他的理念与实践,是民盟精神的生动诠释。我们要传承先生遗志和为民情怀,在各自事业中,为民盟增辉,为社会育英才。

——张明贤

通过参观陶行知先生展馆,被盟内先贤诸达学贯中西的智慧、奔走国是的胸襟、奉献一生的大爱所感动。先辈秉承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能持续传承和发扬广大。

——颉胜强

先生在大爱无私的道路上鞠躬尽瘁毫不追求个人的利益,真真是万世师表的楷模。作为民盟后来者,我们要积极传承先辈遗志,在各自事业中努力耕耘,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民盟增辉。

——陈嫣嫣

通过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学习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陶老师投身乡村教育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要将知行合一践行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王雯婕

参与此次民盟活动,我收获满满,内心深受触动。在陶行知纪念馆,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和知行合一的精神令我深深折服。陶侃先生的讲座,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让我对民盟先贤陶行知先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汪海麟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精神之旅。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手稿实物让人动容,先生的一生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他的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跨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黄元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参加完陶行知纪念馆后, 是对自己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重新定位。学做陶行知先生的“真人”积极建言献策,多多参与社情民意撰写工作,秉承民盟前辈“奔走国是 关注民生”传统,争做合格盟员。

——袁柳寅

通过此次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深感其“生活即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应贴近生活、服务大众,这与社情民意写作的核心不谋而合。

——孙彦炯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二十三常能”如明镜映照教育本真。从叠衣扫地到质疑创新,陶先生将生活化为课堂,让我深刻领悟:真正的教育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唤醒每个生命自主成长的力量。

——郑可圭

感谢新盟员支部组织此次参观学习!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了解更多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学习先生的崇高思想、先进理念,以及锐意进取的实践精神,给了我心灵上的给养。作为一名盟员,我感受到了组织的期许和肩负的责任,同时也提升了付诸实践的动力。

——陈悦

作为新盟员,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意义非凡。在物质条件较为匮乏的农耕时代,陶老融会贯通西方教育,并根据当时中国现实国情提出了先进教育理念。陶老的思想传承会不断延续,要将“求真”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守则,万事先“行”,不能空有计划,要落到实处,方能有“知”,最后结合知识发挥“创造”能力。

——张旻文

陶行知先生以自身经历为注脚,倡导教育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那个教育资源匮乏、观念陈旧的时代,他毅然投身教育实践,创办晓庄师范等学校,为平民子弟打开知识的大门,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这种教育理念跨越时空,在当下依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张家昕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活动,让我获得了很大收益,陶行知先生通过乡村教育实践,培养人才、启迪民智,推动了社会进步,彰显了教育作为社会发展基石的重要作用。

——沈兰芳

陶行知先生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等爱国活动,为了民主、自由、和平而努力奋斗。先生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实为吾辈楷模,堪称“大侠”。

——田修贤

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如清泉涤荡心灵。从手稿旧照中看到陶行知先生作为教育者扎根泥土的赤诚,更深刻领悟盟员身份的社会担当。

——邱成

发布时间: 2025-03-07 来源: 民盟新阶层(综合)委员会 作者: 李鑫媛、张旻文 摄影:陈悦、李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