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是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民盟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遇见@科学家——纪念谈家桢”特别活动暨上海科普大讲坛第214讲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深切缅怀谈家桢院士的卓越贡献,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本次特别活动由上海科技馆与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民盟上海科技馆支部承办。谈家桢先生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曾担任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并创建了民盟上海自博馆支部(2005年更名为民盟上海科技馆支部)。
在寄语环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分享道:“谈家桢也是一位博物馆人,1983年时正式担任上海自然博物馆馆长,早在1956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在建馆时,他就一直在关心支持,为场馆建设、科研能力提升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的遗传学科起步晚,为了让中国的遗传学赶上先进水平,以谈家桢院士为首的一代代生命科学研究者们毅然投身遗传学建设。现场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谈家桢院士科研报国、为国育才的崇高情怀。
随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获得者、民盟盟员何祖华院士为30名与谈家桢院士同天生日的幸运观众送上了生日祝福和贺卡,以及“遇见@科学家”系列定制文创纪念品。何祖华院士勉励现场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和青年:“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以谈家桢先生为榜样,兢兢业业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包括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必须脚踏实地,多学多做,把基础打好。”
何祖华院士还作了题为《植物—病原菌的“军备竞赛”: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性》科普讲座。他以水稻为例,介绍了作物抗病性研究和抗病育种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他说,有“水稻癌症”之称的稻瘟病对我国水稻产量和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这促使他下决心,通过40年田间与实验室的不断探索,寻找到了水稻广谱抗病基因。
他向观众介绍了水稻广谱抗病基因的发现,及其在水稻抗病育种与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与成效,解释了为什么植物与病原菌之间“共进化”和“进攻—防守”可以比作一场“军备竞赛”,也分享了团队关于“稻曲病”这一国际性“卡脖子”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讲座结束后,何祖华院士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活动现场,由民盟上海科技馆支部的盟员分别带来“人体与电”科学表演和“DNA项链”STEM课程,深受观众喜爱。本次活动同步在上海科技馆视频号、抖音号,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腾讯新闻等进行直播,31万名观众在线参与。
“遇见@科学家”是民盟上海科技馆支部盟员牵头创办的品牌教育活动,每月选出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以“科学家及其成就”为主线,通过该科学家科研成就相关主题的多元教育活动,多方位展示、多渠道传播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科研成就和科学理念,营造全民崇尚科学的新风尚。民盟上海科技馆支部将继续立足岗位,结合科普工作实践,纪念民盟先贤,讲述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发布时间: 2024-09-19 来源: 民盟上海科技馆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