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6日下午举行的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一次会议第二场大会发言上,上海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院马驰代表社会科学界发言时建议,在上海全市机场、火车站、码头、星级酒店、游客集中的街区建立统一、规范、功能设施齐全的旅游咨询中心,打造上海城市的靓丽名片。
根据2017年年初本市旅游工作会议信息显示,上海在上一个年度接待国内游客数达2.9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数达850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游客数达680万人次。但与之对应的,旅游咨询中心设施、功能单一,工作人员态度冷漠,缺少主动服务意识。如两大机场的旅游咨询中心仅仅能够提供一些简单的交通图和旅游景点介绍资料,没有综合性的公共服务能力。
经过调研马驰发现,现有的旅游咨询中心分别隶属于旅游委、铁路、机场、巴士公司、星级酒店、旅游景点等不同部门管理,各自为政,着装不统一,标志不统一,缺少完整的公共服务体系。“比如设立在虹桥火车站的铁路旅游咨询中心,虽然功能齐全,食宿行全覆盖,但完全是个旅行社的代办点,以营利为目的,导致火车站“黄牛”猖獗。东方明珠景点大厅里,既有他们自己的游客服务中心,又有旅游委的旅游咨询中心,并排开张,各自为政。各星级酒店,特别是具有金钥匙资质的酒店有完整、规范的服务细则,但服务对象仅仅为住店旅客。”
此外,他还发现上海旅游咨询中心设置不尽合理。如虹桥火车站旅游咨询中心设在不起眼的电梯背后,致使车站购票中心担负了不该承担的问询责任,让售票人员不堪烦恼。“漫步南京东路步行街,可以见到不少漂亮的玻璃亭子,但仅仅在第一百货门前有一个旅游咨询中心,其他亭子都在出售饮料和旅游纪念品。一条淮海中路干脆没有一个旅游咨询中心。”
马驰表示,旅游咨询中心的设置和运营,事情虽小,但关系到城市形象。对此,他呼吁上海应该抓住今年将要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契机,深入推进旅游咨询中心建设。
对此,马驰建议把上海的旅游咨询中心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游客服务中心“Vistor Service Center”,将隶属于不同部门分散的旅游信息发布场所统一到一处。其服务内容应该包括:常规旅游咨询、景点票务代售、重要演出票务代售、地铁、巴士车票代售、乃至于WI-FI出租、汽车租赁等业务。参照一些发达国家和主要旅游城市做法,上海旅游资料印制应当兼顾主要语种,旅游咨询中心工作人员也应兼顾各主要语种,并佩戴明显标志。
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是提高公共服务意识。作为城市形象工程,对员工应加强主动、热情服务意识的培训与教育,让游客感受到真正的服务,真诚的微笑,把未来一站式综合游客服务中心“Vistor Service Center”,打造成上海城市的靓丽名片。
发布时间: 2018-02-06 作者: 央广网记者 王渝新 吴善阳 林馥榆 韩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