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服务 >> 稿件

盟聚文化薪火,芯承秦风未来——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助力非遗传承

5月15日上午,由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一总支、企业家爱心联盟与西安市慈善会联合发起的“助力非遗文化——秦腔艺术传承公益项目”捐赠仪式在西安易俗社百年剧场举行。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副主委兼社会服务专委会主任凌梅、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一总支主委陶宇亮、“心系学子圆梦未来”企业家爱心联盟理事长王中仁、执行秘书长杨文秀、西安市慈善会副会长廖平、民盟西安市委员会驻会副主委李美芳、民革西安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刘凤芹、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李晓燕、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惠敏莉以及秦腔委培班学员代表,西演青年团、三意社、易俗社优秀青年传承人,老一辈非遗传承人等共同出席。

活动现场,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一总支携手爱心企业定向捐赠第一期善款10万元,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副主委兼社会服务专委会主任凌梅与西安市慈善会财务总监吴小侠现场签订捐助协议,该善款将通过西安市慈善会的监督执行,定向用于资助秦腔艺术传承公益项目。本次捐赠突破传统资助模式,通过政企学联动,意在非遗传承领域构建“资金支持+人才培育+平台建设”三位一体的创新助力体系。善款专项将用于为秦腔青年演员提供学习与深造的资金扶持、帮扶秦腔中坚力量打磨精品剧目、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每项助力举措都精准锚定秦腔艺术的传承重点。

企业家爱心联盟理事长王中仁在致辞中表示:联盟常年聚焦于贫困学生的教育帮扶,已在云南景东、贵州大方、甘肃临洮、陕西安康、渭南白水等地捐助163名学生,累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联盟的宗旨就是将每一份善款落到实处,提供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秦腔是传承千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雄浑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源自其根植于心的深厚文化底蕴,希望我们捐助的善款能够帮助更多热爱秦腔的青年演员,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一总支主委陶宇亮强调:此次捐赠既是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优秀传统的生动实践,也是委员会“盟芯”社会服务品牌跨区域赋能的标志性行动。西安易俗社作为中国首个集戏曲教育与演出于一体的百年艺术团体,承载着“移风易俗、启迪民智”的使命,却在当今时代面临人才断代、经济困局的双重挑战。本次捐赠既要为传承“输血”,缓解燃眉之急;更要通过跨界合作探索非遗“造血”机制,积极构建人才共育、剧目共创、市场共拓的长效协作机制,这是一个“双向赋能”的开始。

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西安易俗社第十八任社长惠敏莉在发言中感谢社会各界推动非遗艺术的“同路人们”,感谢爱心企业家们为秦腔艺术的传承发展慷慨解囊。她表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非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载体,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推动下,“大秦正声”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仪式上,由青年人带来的演出,让秦腔朝气蓬勃的姿态更加动人:从西演青年团精彩的戏曲技巧精粹展示,到秦腔传习中心少年们昂扬的《三滴血·祖籍陕西韩城县》选段演唱,再到西演青年团秦韵缠绵的《火焰驹·表花》,以及易俗社震撼的《杨门女将》武戏表演,每一个节目都彰显着秦腔艺术的强大生命力,诉说着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基因。

当天下午,民盟上海市新阶层(综合)委员会一行与企业家们走访了西安市艺术学校秦腔委培班,41名2024级委培班学员进行了课程汇报,这群平均年龄仅13周岁的小学员们经过了一年专业训练,手眼身步初具雏形,高难度的空翻、腿功获得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在后续的交流环节,陶宇亮主委代表发言,希望学员们在继续刻苦练功的同时,加强文化课学习,能够健康茁壮成长,为秦腔事业注入最新鲜、最具活力的血液。

发布时间: 2025-05-30 来源: 民盟新阶层(综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