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区县 >> 稿件

民盟静安区委赴云南省开展主题教育

为进一步深化“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传承民盟精神,加强自身建设,8月8日-8月12日,民盟静安区委组织青年骨干盟员赴云南省开展主题教育现场教学,区委主委张芸,副主委张骏、吴文育出席。

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调研,走先贤之路,悟入盟初心。在西南联大旧址,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原教室等历史遗存,并于李公仆先生衣冠冢、“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及闻一多先生衣冠冢处深切缅怀。

在个旧市政协副主席、民盟红河州委副主委(兼)钱勇,办公室主任李文娟,民盟蒙自市委专职副主委苏洁虹等陪同下,静安民盟一行参观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并走访由民盟红河州委参与援建的“烛光行动”定点学校——蒙自市多法勒中学,了解办学情况。此行亦调研了建水古城与华宁县“碗窑村”,了解文化与工艺的传承情况。

此次云南之行,给予盟员们极大的触动,进一步深化了对“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内涵的理解与认识,以下是他们的学习感悟:

换届后第一次暑期干训,我们便选择了昆明--西南联大旧址,集结70-80-90后各界别骨干,在追寻先贤足迹中学史明理,正己远佞。

虽然那么多年过去了,西南联大却不断吸引着心怀教育的爱国志士为之奔赴并怀念。在滇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先后有8000多人就读,师生中有“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以及为民族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铸就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历史上那段浩大又艰辛的搬迁,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教育精英,为中国甚至世界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那“刚毅坚卓”的校训,亦是民族气节的呐喊与赞歌。

愿联大精神生生不息!

——主委  张芸

此次骨干盟员培训活动,先后赴西南联大博物馆、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蒙自校区,蒙自多法勒中学、乡村振兴华宁碗窑村调研学习,充分感受到了西南联大师生历经磨难,坚持“刚毅坚卓”的校训,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努力,培养了一大批拥有先进思想和杰出才华的“大师”,为中华民族注入青春与活力;充分感受到所谓风骨者,置生死于度外,万难不屈。在多法勒中学我们看到了边远地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不易,感受到民盟人捐资助学的爱心,在华宁更是看到乡村振兴路上的不竭动力。

我将以本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坚守边疆,为乡村振兴之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争创佳绩。

——副主委  张骏

此行是一次历史与精神的追随之旅,走过昆明、蒙自、华宁,感受到云南的历史底蕴。在西南联大博物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感悟“刚毅坚卓”的校训,领会到联大师生不屈的民族精神,用文化去探寻国家的救亡之路;于李公朴先生殉难处缅怀民盟先贤,陆军讲武堂里回望历史岁月,在红河民盟援建的烛光学校——多法勒中学体会到民盟优良传统的赓续。短短几日的培训,学史、感悟、交流、内化……可谓收获颇丰。

云南之行,大大凝聚起静安民盟的骨干力量,触发了大家更深入的思考,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为更好地履职尽责、开展盟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副主委  吴文育

参观西南联大蒙自校区,实地领悟联大校训“刚、毅、坚、卓”内涵,感受尤甚。“刚毅坚卓”是一种风骨,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其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了西南联大的时代特征和人格风骨。

西南联大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创造出了光辉的业绩和巨大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需要秉承专业、自由、包容、开放的学术理念,培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年学子理想信念和民族忧患意识的教育,诠释“读书报国,教育救国”的真理。

——区委委员、职教总支部主委  罗雄

坐落在云南师范大学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穿越时空收到了当年大师们的“衣钵相传”,深刻感受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北大、清华、南开大学为保存好文化的种子、国家的未来,师生们历经万难从北平、天津等地先后前往云南,三所一流大学齐聚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在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等大师的带领下,8年多的时间,西南联大始终都在雍容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支撑着他们,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之栋梁。

我们还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如何保持充满激情,充满斗志的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如何传承前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如何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鉴往知来,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践行中共二十大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区委委员、司法总支部主委  冯峰

非常荣幸能够与盟内各界精英共同参加本次活动,在西南联合大学体会到了“南渡北归”中“刚、毅、坚、卓”的精神,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感受到了“练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民”的豪情,在民盟援建的蒙自市多法勒中学看到了不同地区建校、教学过程中的坚韧与不易。

我曾在区委去年的活动中,诵读了民盟先贤闻一多先生所作的《红烛》,而今参观西南联大后,又让我对闻一多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了解。闻一多在抗战前已是清华中文系大师级人物,战后他在学生中被视为时代良知的代言人,那种崇高气节完美诠释了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更是指引着我们后人砥砺前行,红烛永不灭。

——司法总支部副主委、司法二支部主委 褚飞鹏

学习总是伴随着喜悦、思考和收获。参加此次干训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内容安排丰富合理。既有社会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也有技艺与传承的生动体悟。特别是参观“西南联大”和考察“碗窑村”后,加深了学习信仰,领悟到技艺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交流,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增加了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拉近了与各行业精英的距离。在相互交流中,为今后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更体现了静安民盟组织对盟员的关怀,不甚感激。

——职教总支部委员、行健学院支部主委 袁莉莉

西南联大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遭遇最严重危机时,知识界教育界万众一心所完成的一项史诗级战略转移。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和旧址,我们重走先贤之路,感悟当年知识分子不惧侵略,为中华文化保留火种的大无畏精神。

战争年代,先贤们奋力“保种”。和平年代,我们也需要力所能及地“播种”文明之光。在民盟烛光学校,我深切感受到肩上的使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切实付诸行动支援西部,为我国全面文化脱贫、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贡献一份力量。

——经济总支部委员 蒯一冰

四天的学习中,切身感悟西南联大 “刚毅坚卓” 的校训内涵,跨越3000里漫长求学路,一代大儒以自强不息,于艰苦卓越,育民族复兴之脊梁。漫漫领略千年古城建水,踏闻古城深巷里的文墨香,倾听岁月的诉说。走入民盟援建的烛光学校,一桌一椅、一砖一瓦、烛光行动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与梦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追寻先贤的足迹,当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在实现伟大的复兴时代洪流中砥砺奋发、勇毅前进,实现个人理想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

——经济总支部秘书长、经济五支部主委  张琰

逆国难而生,却大师云集;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此次暑期干训班,一路追随西南联大先贤们的求学步伐,收获丰盈的精神之旅:坐在联大曾经土墙铁皮顶教室内,体会陈岱孙教授“静坐听雨”的从容。从闻一多、费孝通、梁思成等民盟先贤身上,感受山河沦落处,“只问敢勇,无问西东”的研学精神。烽火连八载,只为教育香火不断,民盟援建的烛光学校,“刚毅坚卓”精神仍在当代青年中薪火相传,亦是民盟践行“横渠四句”的生动写照,自勉之,共勉之。

——经济六支部主委  韩烨

此行访西南联大旧址,聆听先贤读书救国之举。最难忘在联大教室静坐听雨,体会那时、那景,那场“教育史上的长征”。8年时间,西南联大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多位两院院士及人文大师。山河沦落中,也是群星璀璨时!

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如今回看西南联大的校歌,依然荡气回肠。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辈当立志秉承“刚毅坚卓”的联大校训,立足岗位,自我超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前行。

——静中心支部委员  唐云

发布时间: 2023-08-16 来源: 民盟静安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