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乖乖女”到“破局者”:民盟精神的青春注脚
她曾任职世界五百强企业,拥有营销及管理经验,任职知名互联网媒体,积累营销策划与媒体传播资源,在互联网电商、艺术投资、商旅服务等领域连续创业。“回望这一路的转折,我最大的收获是‘把不确定变成底气’。”18岁之前,忻敏洁是长辈口中“听话内向”的乖乖女;18岁那年,因为对电视新闻的向往,她第一次忤逆“留沪”预期,以当年上海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的中国传媒大学,独自踏上异地求学之路。毕业后,她没有顺势进入传统媒体,也没有回家,而是直奔厦门戴尔——一家淘汰率极高的500强“魔鬼训练营”。 忻敏洁回忆,“高压的BD岗位逼我用数据说话、用结果交卷,也教会我流程化、系统化的管理思维。”
正是这段“非典型”履历,让凤凰卫视向她伸出橄榄枝,27岁便担起华东区整片广告业务。从传统电视到互联网新媒体的跳跃,忻敏洁意识到内容与技术必须同频;于是再返校园,在香港大学攻读MBA,把课堂里的管理模型立即带回到团队和业务中。一路看似“绕远”,却把传播、营销、管理、资本四条线拧成了一股绳:既懂内容,又懂商业;既能在500强的规则里跑成绩,也能在创业的不确定性里找方向。后来无论是做互联网电商、艺术投资,还是公益创业,她都能在最短时间里搭体系、带团队、拿结果——这份“把不确定变确定”的能力,就是过往经历给她的最大礼物。
从“连续创业者”到“公益创始人”:智慧赋能“她成长”
“在三次连续创业里,我亲身踩过‘缺导师、缺资金、缺同伴’的坑,也亲眼看到同样优秀的女性因为生育、家庭、资源壁垒而被迫‘离场’”,忻敏洁说道。2016年,恰逢“双创”浪潮与“全面二孩”政策叠加,新时代女性迎来前所未有的机会窗口:互联网降低了创业门槛,政策红利向女性倾斜,但“性别红利”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发展红利”——她们仍然被问到“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总是被问到“孩子谁带”。于是她下定决心放弃了原本顺风顺水的职业赛道,转而创办上海海蕴女性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海蕴的slogan是“激发爱与美的力量”。她相信,爱与美不是柔弱,而是一种生产力:当女性被真正赋能,她们会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海蕴一直坚持“女性友好”的底层设计,把隐形的“性别红利”变成显性的“商业红利”——让更多女性更好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从中获得成长。
从“建言”到“践行”:“女性友好”走进园区、走进企业
入盟后,忻敏洁始终牢记“立盟为公,参政为民”的理念,同时作为上海市妇女代表的她,从创办海蕴开始,就一直在关注女性发展领域的相关议题。“我们日常做的是陪跑,最清楚女性创业者卡在哪些挑战节点,痛点、堵点是什么,所以建言不是拍脑袋,而是直接从服务记录里提取案例和数据。”她把陪跑女性创业者过程中的“个案”提炼成“数据”,让“数据”说话,结合三孩政策提出《关于“三孩政策”下通过支持女性创就业平衡女性“生育权”与“发展权”的建议》;积极围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形成《关于推动女性友好营商环境建设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两份提案分别获得2021年度、2022年度上海市妇女代表十佳“好建言”。
“与其说我在民盟体现价值,不如说我在民盟大家庭中是很大的受益者,我们的总支、支部领导和很多优秀的同伴,都在不断给予我帮助和指引。我自己也通过做好海蕴这家公益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女性发展领域的履职建言,以此回馈民盟对我的培养和支持。”忻敏洁坦言。在建言指导下,她积极践行“女性友好”理念,在女性友好创业园区、女性友好企业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如创优环境、搭建平台、深化协作等,并在海蕴内部率先设置“家庭友好/生育友好岗”,让女性友好理念真正融入到女性创业生态支持网络。
长期陪跑“她赋能”,影响惠及超5万人次
“一开始,我只是想把连续创业踩过的坑讲给更多女性听。”真正创办海蕴后,她才发现,公益不是“讲情怀”就能活下去——账上曾几度清零,她和合伙人只能自掏腰包发工资。现实逼着她们用商业思维做公益:政府、企业、基金会要看清晰目标和可验证结果,学员要看成效和收获。海蕴始终聚焦女性创业就业,大家看到了这份专注,才愿意持续支持。
她把多年积累的商业打法、媒体资源与心理学知识“一键迁移”,开发设计了一套“女性创业五步法”。“我们不是做‘一次性培训’,而是长期陪跑。”
多年来,忻敏洁实践开展了包括上海市妇联初创女性关爱助力工作坊、女性社会组织私董会、普陀区“创享菁英”女性创新创业大赛、静安区智慧女性“慧创助力行”、浦东新区“俪人创客”女性创新创业大赛、黄浦区创懿黄浦荟、青浦区青瑛汇创创业女性发展计划、“紫玉兰”女性企业成长计划等在内的多个为女性创业赋能的项目,还推动成立“紫玉兰”女性创业成长营妇女联合会,忻敏洁担任首届妇联主席,把学员变伙伴,把资源变网络,持续为创业女性、职业女性和更广泛的女性群体赋能。
十年沉淀,集海蕴近年来所做诸多项目成果之大成,她还作为主编先后出版了《上海女性创业典型问题与案例:激发爱与美的力量》和《数创时代向善向美——上海创业女性案例与访谈录(2019-2022)》两本书籍。
“激发爱与美的力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可复制的数字模型——政府看到成效、企业看到回报、女性看到成长路径,多方共赢,才把服务影响面从几十人发展到超5万人次的规模。
AI 浪潮席卷,助力女性共享科技之光
“我们把AI当作新的‘基础设施’,而不是高不可攀的黑科技。”海蕴聚焦新领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以及互联网的新型经济形态下灵活创就业的女性群体,提供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赋能服务,开展如普陀巾帼数字赋能项目、花桥“花漾”女性创业营2.0数字经济巾帼赋能伙伴计划,助力于新就业群体、个体经营者、在职员工和全职宝妈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提高竞争力。让 AI 不再是门槛,而是女性向上生长的“电梯”。
忻敏洁用多年的实践证明:女性的成长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有共同方向。“我希望让先贤们的理想在新时代继续闪光,让更多女性在更大的舞台上,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向光而行。”
发布时间: 2025-09-11 来源: 民盟新阶层(综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