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我与民盟同成长

  2006年11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转眼间,我在民盟大家庭已生活了10年的光阴,中国民主同盟也迎来了70岁华诞。值此喜庆时刻,讲一讲我与民盟之间结下的不解之缘。

  记得当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期间,我的一位杨元华老师是民盟盟员。课堂上,杨老师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把中国的民主发展史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大开眼界。杨老师讲到李、闻二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作为当时文化界响当当的人物,带头反对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和白色恐怖,坚决反对内战,为人民争和平,为老百姓要民主,正义凛然,反动当局也只能用“特务暗杀”的方式来加以镇压,而不敢直接、公开对付他们。他们就是历史上“以身以命,争取民主;用力用血,奠定和平”的“民主之魂”。原来,李公朴、闻一多均是民盟的老前辈。老师还讲到了其他彪炳史册的民盟人物:黄炎培、张澜、梁漱溟、沈钧儒、史良、罗隆基、章伯钧、费孝通、陶行知、华罗庚、苏步青、谈家桢、童第周、钱伟长、陈望道、冯友兰、梁思成、吴晗……太多令人振奋的名师大家,屈指难数,数不胜数。这是我后来加入民盟的直接起因。

  大学毕业后,1991年我被分配到崇西中学,任高中政治教师。认识了我们的政治教研员施之录老师,施老师为人谦虚,有长者的风范,又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广博的学科思想,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施老师经常和我们谈起崇明民盟发展的历史,知晓了施老师是崇明县民盟的主委,有一次,施老师来我们学校调研,我就大胆地提出要求加入崇明县民盟组织,但是施老师婉言谢绝了我的请求。理由是当时崇明民盟只发展城堡二镇的教育系统的人,而且要有中级以上职称,当时我茫然了,默认了。从此,我的心目之中、记忆深处就根植着一个信念,我一定要加入民盟组织。

  2004年我调入了扬子中学工作,2005年也晋升为高级教师了,2006年3月,经过陆敏凤老师、黄春凤老师的介绍,民盟城桥教育支部的决定把我作为发展和培养对象。于是与盟员老师们相互传阅民盟资料,认真研读民盟章程,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双重作用下,我郑重地递交了入盟申请书,民盟县委于2006年11月批准了我的申请,从此开始了我崭新而旺盛的政治生命! 加入民盟后,县民盟副主委施惠聪老师,秘书长张虹老师便约我谈话,充分肯定了我的人品和业务,并希望我严于律已,精益求精,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约谈后,我也备受鼓舞,从此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位普通群众,身为民盟盟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好,让民盟增光添彩;差,让民盟蒙羞受辱。我开始有了敏感的政党意识,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决心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

  2006年9月我在扬子中学担任了年级组长,2008年又担任政治教研组长;十年中先后获得县教育记大功奖,记功奖,县“金爱心”教师奖,2014年被聘为县政治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发表于《崇明教育》。同时,也积极参加盟务工作,每年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社情民意,其中《关于拆除全县范围内小灵通发射装置的建议》、《建议进一步完善居民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关于加强本县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管理的建议》、《关于整治本县黑车现象的意见和建议》等,多次被上级有关部门录用,每年都能获得社情民意一、二等奖,2010年被评为崇明县民盟优秀盟员,这是民盟组织给我施加压力,督促我,鞭策我,我才有一点一滴的成绩!

  2007年6月,崇明县民盟扬子中学支部正式成立,我也先后积极支持和配合陆敏凤和黄春凤两位主委的工作,2015年支部全体盟员一致推举我出任民盟扬子中学支部主委。经过组织的考察同意,我于2015年6月接任扬子中学支部主委一职。我知道,自己从一名普通的盟员突然升为支部主委,实在诚惶诚恐,把这么重要责任传递给我,把担子压在我的肩上,把接力棒交在我的手中,也就是把民盟扬子中学支部的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上。别无他途,我只有殚精竭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迎接挑战,担起民盟扬子中学支部建设发展的重任,以回报组织和盟员们对我的知遇之恩。我们扬子中学支部现有盟员6名,支部人数偏少,支部活动较难开展。争取在未来五年内积极发展新盟员,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发展新盟员,要按照民盟县委组织发展工作的要求,及时发现身边有代表性的新的骨干成员,将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年轻优秀人才,积极向民盟县委推荐,力争在今后五年时间内,准备吸收80后的新盟员三名,把他们吸收进来,不断发展壮大扬子支部力量。

  我是极为平凡的一名盟员,既没有亲历过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没有资格去写民盟领导人、知名人士的回忆性文章,只能回忆自己入盟前后的思想转变的点点滴滴。权当为民盟成立70周年的一份微薄的献礼。事件虽然琐碎,文字也不够大气、感人,但拳拳之心还是挚诚的。

  我的人生因民盟而变得不平凡。民盟像一盏灯,指引我前进方向!

发布时间: 2016-03-30 作者: 朱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