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 稿件

一起“钓鱼执法”引发的法治改革,民盟市委为上海行政复议破题

  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征程中,上海民盟本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方针,积极履行职能,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洪波中扬帆起航。上海司法界的盟员亦是当仁不让,他们心系家国,铁肩担道,申张正义,维护法纪,用专业和敬业之心不断推动国家和地区法治化的进程。

  长期以来,行政争议的化解一直保持着“大信访、中诉讼、小复议”的格局。但随着201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成立,这种格局在上海终被打破。从此,行政复议工作在上海打开了新局面,成为广受欢迎的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全新仲裁方式。

  上海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从最初一条建议到最终能实现,与民盟市委和盟内专家学者不断深入调研、呼吁推动、积极履职是分不开的。而最初,是由2009年发生的一起“钓鱼执法”事件开始的。

WDCM上传图片

律师受命,钓鱼执法现原形

  2009年10月14日,刚由湖南来沪务工的孙中界驾驶公司面包车到某地接人。当他驾车进入浦东时,一名自称身体不适又打不到车的男子伸手拦车,孙中界一时心软就让他上车。但当车行驶到某处停车时,男子主动要给车费并取出10元钱扔在车上。就在孙中界欲开口之时,男子突然抢拔车钥匙,随即浦东城管执法大队的人员一涌而上,以涉嫌非法营运扣押车辆并开出调查处理通知书。血气方刚的孙中界为证清白,挥刀砍掉了一根手指。事件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引发了社会的热议,“钓鱼执法”成为轰动一时的舆论事件。

  此案由此进入行政复议司法程序。10月17日,上海市政府责令浦东新区政府迅速查明事实,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公布于众。三天后,浦东新区政府对外界宣布,经全面核查,不存在“钓鱼执法”。“自己人查自己人”的调查结论受到了当事人孙中界和公众的普遍质疑。

WDCM上传图片

  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为澄清事实真相,树立政府公信力,浦东新区政府于当日宣布着手成立由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媒体代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通过社会第三方力量再做进一步调查。10月20日,民盟上海司法委员会主任、市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政法学院院长、国家一级律师薄海豹接到通知,请他尽快进入联系举证者的调查组协助调查。临危受命的薄海豹爽快地答应了:“把我的知识贡献出来,协助政府化解社会矛盾,我觉得是件好事情”。

  办案经验丰富的薄海豹和调查组成员一起约谈涉案“乘客”,并从这位外来务工者闪烁的言词中怀疑对方为了经济利益曾以乘客的身份给黑车做过证。为此,他停止诘问,连夜和队友们一起查阅执法大队的历年档案,证实了他的推测。调查组以此为突破口,通力合作,举证者在铁证面前,终于承认自己是受人所托,当了“钩子”。案件至此终于大白天下,此案确为“钓鱼执法”案。

  10月26日,浦东新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联合调查组对孙中界案的调查结果。区政府完全采纳了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认定10月14日发生的事件确系交通执法大队采用了“不正当的取证手段”。区政府责成城管执法中止该调查程序,归还被扣车辆,同时,向孙先生表示诚恳的道歉,他的一切财产损失可以协商或提供国家赔偿。

见微知著,制度设计防隐患

  2009年“钓鱼执法”案发生以后,市委、市政府指出要在制定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前期,全面系统地对政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摸底,通过组建专家队伍进行调研,针对问题举一反三,提出可操作的合理化建议,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切实为上海的依法行政执法工作走上新台阶做好准备。为此,市委统战部通过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正式委托民盟上海市委就“十二五”期间规范行政执法问题展开专题调研。

  调研得到了民盟市委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时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市委主委郑惠强表示,要从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的更高要求出发,发挥民主党派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行政执法问题研究。为了全力做好课题,民盟市委于2010年组成了以郑惠强为组长的“关于行政执法规范性研究”课题组,课题申报书由薄海豹教授起草,课题组成员还包括:理论功底扎实的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陈俊、在市政府行政法制研究所工作的赵如松等法学专家,为高质量完成课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WDCM上传图片

  成立后的课题组多次赴崇明出租车队、城管部门及浦东等地调研,并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意见,同时向国内其他城市借鉴成功经验。薄海豹提出了借鉴哈尔滨模式,在上海市设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建议,在现有行政体制下创新行政争议解决办法,在法制的框架内解决纠纷,既维护了群众利益,又维护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有利于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形成思路后,薄海豹继续深化和细化报告的可操作性建议,经过多方论证,对具有上海市特色的行政复议委员会构架和运作程序等作了全面而详尽的设计。在运作程序方面,实行相对集中的行政复议权,要求集中受理、集中调查、集中议决、分散决定等。

大胆求证,行政复议受好评

  2011年,数易其稿的专报得到了中共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肯定,择其精华撰写的核心成果专报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薄海豹还将该报转化为人大提案,在上海市《人大月刊》2011年3月特稿位置全文刊登。

  市法制办制定了《关于本市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后,还专门向民盟市委通报并征询意见。民盟课题组提出《为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提供必要保障的建议》等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方案,最终促成了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成立。

  2011年10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正式成立。这届行政复议委员会由48名委员组成,其中法制办以外的非常任委员达31名,占总数64%。非常任委员中,薄海豹等17名为高校和研究机构教授、学者,6名为知名律师,8名为人民团体和相关实务部门专家。行政复议委员会成立后,民盟的课题报告也于次年获得了上海最高级别的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

WDCM上传图片

  2012年1月,行政复议委员会首次案件审议会议举行。首战告捷,得到各方面肯定,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据统计,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市政府共收到各类行政复议申请1008件,同比大幅上升85%。而全市各级法院同期收到的以市政府、市政府部门及各区县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共603件,仅占市政府收到的行政复议申请数的60%。沪上原有的“大信访、中诉讼、小复议”格局已经打破,行政复议委员会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点赞与信任。不仅如此,市政府的层级监督作用也得以增强。

  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华表示:“上海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政府主导、社会专家学者参与的形式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这是行政复议委员会最大的特点亮点,也是上海民盟人继承“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优良传统,利用党派智力优势,凝聚民盟专家学者,积极助力改革开放,推动本市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不断完善地方法治建设的最好实践。

发布时间: 2018-12-27 作者: 吴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