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稿件

激动人心的非凡之旅——民盟东方国际集团委员会举办重庆寻根之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深入学习、理解、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民盟东方国际集团第六届委员会于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赴重庆开启了寻根之旅,旨在通过创新的组织生活方式和沉浸式的互动学习形式来提升盟员的思想政治共识,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的统战理念。通过场景体验、交流探讨、互动互助来增进盟员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挖掘资源,互通有无,增强凝聚力,助力盟员在本职岗位上实现双岗建功。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上清寺特园成立。在那个风谲云诡的特殊时代,在那个中华民族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民盟积极参与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为推动民主宪政和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民盟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和统一战线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同盟的9位先贤分别担任了共和国要职:张澜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沈钧儒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黄炎培任政务院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章伯钧任交通部部长、马叙伦任教育部部长、史良任司法部部长、胡愈之任出版总署署长、沙千里任地方工业部部长、罗隆基任森林工业部部长,他们与全国盟员一起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的学习之旅让大家感受到这座城市不仅是民盟的重要发祥地,还是民盟在多党合作大业上矗立起不朽丰碑的地方,更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商国是的历史见证地。

在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通过重庆寻根之旅,抚今追昔,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统一战线政策的生动实践,大家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日臻完善的重要体现。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全国各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动员令:“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敢于追求真理、敢于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这次重庆之旅的学习内容非常契合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一个体系的建设和三项重要改革目标,那就是“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建设”以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中华职业学校旧址之行

在重庆的中华职业学校旧址,盟员们学习了爱国主义者、教育家、民盟的创始人之一黄炎培先贤的职业教育理念、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理念通过他亲力亲为的办学实践改善了人民的生计,提高了当地的社会生产力。他的这种重视实践教学,把教育和职业融合的理念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为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中华职业学校旧址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红岩英烈的重要纪念地之一。黄炎培先生在渝校期间培养了许多如江姐、许晓轩这样的优秀革命青年。这些革命青年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育才学校之行

当们来到位于合川的育才学校旧址,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民族危难的时代,在这艰难的时刻,海外留学成就卓越的民盟先贤陶行知先生毅然回到危难中的祖国,与其他爱国志士一起共赴国难,投身到以教育来挽救国家危亡、推动社会进步的崇高事业中,他坚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根本之路。

陶行知先生从一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国际教育界顶尖人才的故事已经足够励志,而陶先生不计较个人得失,放弃优越生活条件,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彰显了他人格魅力的永恒辉煌。

徜徉在育才中学旧址的校舍,盟员们感觉到那里的一花一木,一桌一椅、一房一瓦无不散发着陶行知先生的智慧和精神。他创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对学生之平等观念、民主意识、批判思维、创新精神、服务社会、终生学习等精神的培养和重视,更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南。他那种不无畏困难、敢于挑战、勇于牺牲的知识分子特有的坚毅和韧性成为了所有新时代共和国建设者的精神楷模。

三、特园之行

在特园这个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大家仿佛亲历了中国民主同盟在这里从酝酿到成立的过程;仿佛目睹了前辈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鲜特生等17位先贤如何将中国民主同盟打造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新生力量。民盟一大在此召开,而且从诞生之日开始,民盟就与中共建立起合作关系,作为党盟合作的重要场所,特园见证了民盟从“自己走”到与中共“一起走”、党盟双方共克时艰、患难与共的心路历程。

在抗日战争时期,特园成为了国共两党及其他民主党派沟通协商的重要平台。毛泽东曾三顾特园,与民盟领导人张澜等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特园通过广泛的社会活动,吸引了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各界精英,形成了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些成果为中国共产党坚定打造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世界先进的大国治理制度楷模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盟员们跟随特园原主人鲜特生先生的后裔、重庆民盟特园支部主委隆准的脚步参观了特园旧址,隆主委栩栩如生的介绍,让大家领略了民盟先贤们的气节和情怀,特园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民盟精神的象征,它承载了民盟先贤们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先辈们的这种精神激励着后来者前行。大家有幸在特园的“民主之家”会议室里留下上海赴渝盟员与特园支部盟友的合影,让我们感受到“民主之家”的深刻内涵,领略到了其作为统一战线之精神支柱也给曾经的私家府邸挂上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四、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之行

在重庆特园支部主委隆准的陪同下以及特园支部宣传委员、陈列馆金牌讲解员熊嫣然的带领下,一行人参观了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在民盟展馆,大家系统回顾了民盟的发展历程,从“抗日救亡民主建国”到“精诚合作共奏华章”,再到“参政议政富国强民”,盟员们再次领略了民盟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为先贤们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作出的重要贡献而自豪。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学习瞻仰,大家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通过中国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形成的丰硕成果,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了各民主党派始终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促进统一战线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平台。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陈列馆里无数史料珍品中有二张照片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第一张照片是民盟先贤费孝通先生的一张照片,照片展示费老在上世纪90年代代表民盟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的极具前瞻性的一系列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其中就包括《关于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的初步设想》《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建议》《关于振兴上海经济的设想和建议》《关于加快发展环渤海地区的若干建议》《关于加快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关于在京九铁路沿线建设若干中心城市的建议》。当把这些建言献策放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进一步深化改革动员令的今天,更能体会到其闪烁出来的智慧光芒。费老提出的言简意赅、朴实无华的“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事实”座右铭再一次让盟员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责任。

第二张照片是一张记载着129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牺牲的民盟英烈名单的照片。他们为争取国家和平民主、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与中国共产党人并肩战斗,民盟战士的血与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流在了一起,共筑了保障我们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钢铁长城。这让大家深深感受到经过血与火洗礼的民盟精神所带来的内心震撼。

通过对陈列馆里汇集的各时期民盟领袖历史事迹的回顾,盟员们感慨万千,从黄炎培到陶行知;从张澜到鲜英,从沈钧儒到费孝通,这些民盟的领路人为了信仰和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他们的满身才华和人格魅力带动了所有志同道合者奋勇前行,这一刻大家对“领袖是那个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点燃,用微光照亮队伍前行的那个人”这句名言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五、沪渝两地盟员交流,缔结“友好组织”

在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的会议室里,上海民盟东方国际集团委员会与重庆特园民盟支部进行了主题为“学盟史忆先贤缔友好”的联合组织生活。双方热情交流、分享心得并签约缔结“友好组织”。双方主委表示,“友好组织”将在主题教育、资源共享、课题交流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携手推动盟史研究、思想建设、建言献策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会场上,双方互赠特园支部参与编撰的《民盟在特园》传统教育读本,以及沪盟企业“思樂得”定制保温杯,见证友谊“一辈子”。

六、渣滓洞集中营旧址和歌乐山烈士陵园之行

重庆之旅的两个重要参观学习点是渣滓洞集中营旧址和歌乐山烈士陵园。盟员们在渣滓洞集中营旧址见证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史实,感受到了他们为了追求真理、捍卫信仰、报效祖国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民族英雄情怀。在重庆解放前夜,有27位民盟盟员牺牲在渣滓洞,他们的血和并肩战斗的中共烈士的血流在一起汇聚成迎接新中国的壮丽霞光。

当走进毗邻渣滓洞旧址的红岩红剧场时,沉浸式的演出让历史在瞬间复活,视觉特效、全息投影和真人演绎让盟员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血雨腥风,亲眼目睹般感受了革命英烈们的动人故事和他们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大家的思绪穿梭于沉重的历史与美好的现实之间,与英雄们一起经历那段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每一幕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在这里,参观者不仅是观众,更是历史的一部分,与江姐、许云峰等英雄并肩战斗,体会他们坚贞不屈的信仰和力量。通过演出,大家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烈形象,以前总觉得他们很遥远,现在感觉自己离他们更近了,红岩精神的生动再现让心灵在震撼中获得洗礼。

踏入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时,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庄严宁静之气。1127惨案中有27位中国民主同盟的烈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之歌。这些烈士们的名字,如今被金色的大字镌刻在纪念碑上,每一位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这座象征着民盟历史与精神的丰碑,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提醒我们每一位盟员,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七、重庆三峡博物馆和合川钓鱼城遗迹之行

离开红色统战文化参观点,盟员们来到重庆的大街小巷间,融入到这个生气勃勃的现代化都市中去,香辣可口又热气腾腾的重庆美食,豪爽真诚又热情好客的重庆百姓,让人流连忘返。此时此刻,不禁让人油然而生了一个好奇,20世纪初期的重庆经历了近代中国史上最变幻莫测的风风雨雨,这座饱含历史风霜的英雄城市所成就的辉煌是否还有更加深重的历史必然呢?在重庆当地盟员的推荐下,大家来到了重庆三峡博物馆和合川钓鱼城遗迹探索其中的渊源。

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穿越时空的文物和瑰宝,每一件都见证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深厚积淀。这座博物馆不仅是三峡工程的产物,更是长江母亲河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着三峡地区从远古至今的文化变迁。从巴渝青铜器的神秘光芒,到汉代文物的古朴典雅,再到抗战时期的历史遗物,每一件文物都回荡着历史的低语,生动地展现了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在这里盟员们感受到了红色统战文化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如何引领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光明未来而不懈奋斗。

为了进一步追溯重庆的历史文化,大家慕名前往重庆合川区的四川省重点保护单位:钓鱼城遗迹,这里在南宋时期与蒙古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钓鱼城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宋元战争期间,钓鱼城作为重要的防线,抵御了蒙古帝国的多次进攻。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守军利用地形优势和坚固的防御工事,成功抵挡了蒙古军队的攻势长达36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抗战堡垒。尤其是蒙古大汗蒙哥当年战死钓鱼城下,导致蒙古西征大军撤退,当时的欧洲也因此免遭了蒙古铁骑的蹂躏。所以说钓鱼城的坚守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被称为“上帝之鞭折断之处”。

走在钓鱼城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历经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的古城墙,盟员们仿佛能听到780多年前守城将士们激昂的战鼓声和响彻云霄的呐喊声。钓鱼城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在这里,大家亲身体验到那份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以少胜多的坚守和以弱胜强的抗争。守城将士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顷刻间传递到了心头,让盟员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以忠于人民,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八、过去、现在和未来

四天的行程一晃而过,在去往机场的途中大家还顺道参观了磁器口古镇,古镇上曲径通幽的小巷,每转一个弯仿佛就穿越了一个时代。那辣到沁人肺腑的特色美食,繁荣而又祥和的市井生活,把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的活力交织出一幅独特的画卷。

途径光彩照人的重庆观音桥商圈时,那里满目的亮屏五彩缤纷,时尚的商铺鳞次栉比,更有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这里见证了这座城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波澜壮阔地前行;城市的天际线被一座座高楼大厦重新勾勒,展示了重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断腾飞。

随着返程航班的准点启航,大家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返回上海。重庆的寻根之旅让大家知道了吾盟从哪里来,也明白了吾心该到哪里去!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忆,它也教会了我们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如何在当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盟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虽然旅途已经结束,可心中的激情和梦想却再一次被点燃。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把重庆寻根之旅赋予我们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在自己的领域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发布时间: 2024-12-19 来源: 民盟东方国际集团委员会 作者: 陈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