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高校 >> 稿件

交大盟员秦胜营教授团队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抗精神病药物机制及其预防新靶点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Psychiatr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Multi-omics analysis identifies rare variation in leptin/PPAR gene sets and hypermethylation of ABCG1 contribute to antipsychotics-induced metabolic syndromes。该研究综合应用多组学的研究手段深入挖掘出与抗精神病药物引发代谢综合征(药源性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多个分子标记物,随后基于细胞、线虫和小鼠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揭示了其发病机制,进而开展了相关治疗靶点的可行性验证,为今后此类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多种精神类疾病主要的临床治疗方式,然而约40%的患者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会出现药源性代谢综合征这一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导致其服药依从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负担。本论文针对这一不良反应采用多组学研究体系解析了药源性代谢综合征相关分子标记物及其发生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秦胜营教授团队在盟员贺林院士的带领下,长期从事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医学、出生缺陷与疾病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

秦胜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与Bio-X研究院个体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与哈佛-麻省理工 Broad研究所共建),上海交大个体化医学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实践培养基地主任,上海浦江人才。我国药物基因组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委,我国个体化用药科技创新联盟副秘书长,上海浦东新区转化医学联盟副秘书长,国家卫计委项目临床遗传专科委员会委员。

发布时间: 2022-09-15 来源: 民盟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