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高校 >> 稿件

蒋铁骊做客“泮池盟话”讲述雕塑创作中的红色文化记忆

2023年6月13日,由民盟上海大学委员会、民盟宝山区委和民盟宝钢总支共同举办的“泮池盟话”系列讲坛第11期顺利开启,这也是“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

论坛邀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导蒋铁骊,以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与中外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为出发点,浅谈雕塑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独特的文化作用,以及雕塑艺术中的红色记忆。通过雕塑家创作过程的呈现,了解雕塑家的工作点滴,体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民盟市委常委、宝山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宝山区委主委王勇,民盟市委常委、民盟上大委员会主委焦正,民盟宝钢总支主委拓西梅等盟内外各地朋友4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民盟上海大学朱榴莹博士主持论坛,并介绍了蒋铁骊教授的学术成果。蒋铁骊兼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代表性艺术作品:2019年上海证交所标志性雕塑《牛》、2020年上海前滩中福会幼儿园雕塑《宋奶奶与孩子们》、2021年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主题雕塑《历史选择 伟大开端》、2021年中国机器工会成立100周年纪念碑《新生的力量》。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国家大剧院、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

在讲座中,蒋铁骊教授指出,雕塑自产生之初便是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与记忆而展开的。雕塑其实就是手和材料的关系,雕塑家运用自己的创造能力,使手和材料产生关联,通过手的劳作,改变材料的状态。通俗说,这是一次灵魂与材料的碰撞。每位艺术家的碰撞过程都不一样,碰撞出的结果就叫雕塑。雕塑家对世界的看法,正是通过一次次的作品锤炼而凸显。所描绘对象或崇高或荒诞,既支离破碎,又确凿清晰。将这些予以阐述,正是一个雕塑家的宿命所在。雕塑家的灵魂所及,自然构成他的艺术世界。雕塑家用各自独特的对雕塑语言的操控能力展示出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方式。

蒋铁骊教授在讲座中,以苏联1967年的《祖国母亲在召唤》、美国的《硫磺岛战役纪念碑》《越战纪念碑》和《韩战纪念碑》、俄罗斯的《勒夫热战役苏联士兵纪念碑》等介绍了以战争为题材的不同雕塑。他着重介绍了我国的《宋庆龄像》《一大会址主题雕塑》《机器工会纪念雕塑》等红色文化为题材的雕塑,详细介绍了雕塑创作中的红色文化记忆和创作理念。

“泮池盟话”系列讲坛旨在弘扬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风雨同舟的光荣传统,让社会各界更多了解民盟“关注民生、奔走国是”的历史担当,激励当代盟员汲取民盟先贤精神力量,继续不忘合作初心共担时代使命。

发布时间: 2023-06-16 来源: 民盟上海大学委员会 作者: 汪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