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服务 >> 扶贫帮教 >> 稿件

上海民盟的“山海情”

——民盟上海市委帮扶贵州毕节地区15年工作纪实

  近日,一部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让大家看到了脱贫攻坚背后的故事和深情,“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而在四面环山的贵州毕节,和东海之滨的上海之间,也有这么一段“黔沪山海情”。

  民盟上海市委与贵州毕节地区的结缘始于2006年。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民盟中央号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围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标,在民盟中央的统筹安排下,民盟上海市委通过实施“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同心助学”等品牌项目,多年来广泛发动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们积极投身智力帮扶毕节地区。截至202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图书10000余册,教学培训惠及3000余人次,援建3所烛光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15年来,民盟上海市委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优化具体工作方法,创新思路服务毕节,大力彰显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和自身特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当地教学硬件好起来、薄弱师资力量强起来、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形成了民盟上海市委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智力帮扶毕节地区建设的格局。

结缘筑梦:让当地教学硬件好起来

  “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是由民盟中央倡导的一项旨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公平的支教行动。多年来民盟上海市委积极参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援建校舍、捐物赠书、出资助学等多种形式夯实毕节教育文化基础,让当地教学硬件好起来。

  “2006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眼中所见的校舍几乎全是危房,400多名小学生挤在两间教室里轮流上课让我惊讶……”时任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周星增曾这样描述他第一次实地考察毕节时的痛心。此后,在这片土地上,民盟上海市委倾注了一腔热情:2007年,捐资25万元援建毕节市梨树镇二堡小学(以下简称为二堡小学)教学楼和毕节市中心广场文化活动舞台;2011年、2014年,分别投入15万元和40万元援建毕节市小坝中学图书实验楼和毕节市长春堡镇王官小学(以下简称王官小学)综合楼;2019年,王官小学综合楼更是整体升级,被打造成毕节七星关区第一所乡村少年宫。

  民盟上海市委积极协调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各方资源,让更多毕节孩子有好书读。2008年—2009年,向毕节地区图书馆捐赠各类图书5000余册,丰富当地图书馆藏;2011年,向二堡小学捐款5400元,用于购买《新华字典》等学习用品;2017年,向二堡小学、王官小学捐赠2000册、价值3.3万元的教辅和科普类图书,向王官小学捐赠价值6万多元的450套定制校服;2018年,向民盟七星关区工委捐赠3720册、价值10万元的教辅和科普类图书。

  面对毕节学生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情况,民盟上海市委还积极倡议各级盟组织和爱心人士开展出资助学活动。2010年,民盟长宁区盟委募集1万元,为毕节六中10位初中优秀贫困生提供帮困助学金,帮助孩子们走出失学困境;2011年,民盟上海市委向二堡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教学设备以及设立了奖学金。

精准聚焦:让薄弱师资力量强起来

  光有教学硬件还不够,教师水平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最为直接。在了解受扶学校需求的基础上,2013年起,民盟上海市委将毕节地区的师资帮扶工作纳入智力帮扶范围,积极承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提高毕节教师的教育理念、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既“走出去”对接,又“请进来”帮扶,让薄弱师资力量强起来,使毕节学生受到更良好的教育。

  2010年-2011年,老盟员徐方瞿教授两次跟随民盟中央领导赴毕节,捐赠“几何王”软件400套,并为毕节教师举办培训讲座,反响热烈;2015年,经过精心挑选,民盟上海市委委托民盟静安(闸北)区委、青浦区委和黄浦区委分别对接长春堡中学、王官小学和长春小学,通过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选派名师赴毕节培训当地教师,在教师培训、完善课件、教学管理等方面给予对口支持,形成智力帮扶长效机制。此外,民盟上海市委每年还对这些学校进行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帮扶,累计共派出15名艺术类教师赴当地授课。这项工作开创了民主党派艺术师资帮扶的先例,促进了毕节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提高。

  除了“走出去”对接,民盟上海市委还积极“请进来”帮扶,让乌蒙山区里的毕节师生出来看世界。截至2020年底,上海民盟烛光夏令营已邀请100多名毕节师生来沪交流学习,帮助他们拓宽眼界、增长见识;2017年,民盟青浦区委分4期承担王官小学17名教师的来沪培训任务,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赞扬;2019年—2020年,民盟上海市委与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联合举办“合作地区教师培训班”,邀请毕节地区14位骨干教师来沪参加培训。

融合创新: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

  教学硬件好了,“黑屋子,泥台子,里面坐着穷孩子”这种现象目前几乎已在毕节绝迹。随着师资帮扶工作的不断推进,民盟上海市委根据新形势创新工作方法,以“同心助学”行动为突破口,通过校际间“一对一”帮扶,以点带面,融合创新形成工作合力,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进一步提升毕节教育质量,助推智力帮扶迈上新台阶,让当地师生持久受益。

  民盟上海市委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统战部和民盟中央组织实施的精准帮扶毕节百所学校“同心助学”行动号召。2019年,民盟上海市委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协调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上海市南汇第五中学、上海市青浦区重固中学、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第一小学等5所学校与毕节市七星关区5所学校结对,充分开发共享结对学校教学资源,让更多山区师生获得优质教育,3000多名学生、280多名教师因此受益。

  在结对帮扶、输出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民盟上海市委积极牵线搭桥,提供平台和项目,通过对基层盟组织开展帮扶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发动各级盟组织参与联系点的帮扶工作,特别是参与“中央及东部十省市民盟组织帮扶毕节试验区——同心助学活动”,加大了援建毕节地区建设的工作力度。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未来,民盟上海市委将继续落实推进帮扶毕节地区的任务,巩固“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同心助学”成果,坚持以智力帮扶为重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助力毕节地区教育事业长足发展,育新机、开新局,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高质量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民盟上海市委还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弘扬国粹,以中医药发展为切入点,打造健康帮扶新模式,更好地提升帮扶地区的产学研效能。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民盟上海市委将秉承民盟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更科学的方法、更有效的渠道,在毕节这片热土上,深耕细作智力帮扶,把实事做好,把好事做实。

发布时间: 2021-02-07 来源: 民盟市委社会服务部 作者: 张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