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疫情防控,民盟在行动 >> 稿件

亲历上海“三大闭环”:从舱门到家门的32个小时

  3月23日下午四点许,在经历了长达32小时从舱门到家门的闭环全过程,充分体验了上海这座城市对疫情的严防死守后,上海盟员、资深记者俞亮鑫终于从悉尼回到了苏州河畔的家。“一路虽疲惫不堪,但心中深感温馨”的他,记录下了回国路上前所未有的艰难,以及大家毫无怨言的配合。“为自己,为他人,也为上海。”

  机舱服务令人放心

  3月22日悉尼时间11时30分,我们在机舱外排队,依次量体温后入内。东航空姐都戴口罩、护目镜,防护得严严实实,昔日美丽的笑容只能隔着想象。乘客们也个个“全副武装”,各式口罩、帽子、护目镜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有人还罩上了一层雨衣;更有人穿上清一色的防护服,像个保护严密的“防化战士”。有些人造型、色彩十分夸张,特色口罩让鼻孔、嘴巴处高高隆起,让人想起孙悟空、猪八戒、唐老鸭来。人们似乎都在担忧,这飞机,是否会变成空中“钻石公主”号?何况,悉尼也有一艘“红宝石公主”号,近日就有133人被确诊!

  舱内气氛紧张。有对夫妇订座,中间隔开一个座位,原想有个间距,没想到飞机满座,被人插入,这让他们啼笑皆非。与往日国际班机不同的是,舱内几乎都是中国乘客。人们纷纷回国,相信祖国已变得更为安全。机票由此暴涨,一票难求。机舱满座,其实盛满了人们对祖国的信心。

  MU562航班12时准点起飞。一会儿,广播响了,告知一项让人宽慰的消息:“请大家放心!机舱内的空气每两三分钟更换一次!”空气干净,在飞机上喝水、进食就变得可行。之前,就有些年轻乘客为避免空中感染,坐10小时飞机,竟一动不动,不吃不喝。空中禁食,对像我这样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非常担忧。何况,到上海还有漫长的检测,谁能如此忍饥耐渴呢?

  很快,我们发现,连飞机卫生间也由空姐在频繁清洁和消毒,这改变了我们原定的尽量少喝水、少进食的计划。进入卫生间,我十分惊讶,这可说是我数十年来乘坐国际航班前所未有的干净。中途,空姐还为每人量体温,保持健康观察。可见,上海对疫情的严防死守,从空中入舱第一刻就开始了。当空姐送上食品、饮料时,人们渐渐摘下口罩开始吃喝。只是平日航空热餐,变成了面包、蛋糕和瓶装水。非常时期,人们非常理解。

  北京时间18时35分,飞机在经过9个半小时飞行后抵达浦东机场,此刻天已暗黑。

  “大白”们彻夜奋战

  入境人多,检测复杂,为减少进入航站楼等待时间,我们在飞机上坐等了漫长的三个多小时。往北京、南京转机的乘客先走了,我们在机上认真填写健康申报表。此刻有三名乘客被通知提前下机,这让大家一阵议论,担忧他们是否出现疑似状况被“特殊对待”。

  21时45分,大家终于等到下机的一刻。50人一批、一批地向舱外走去。航站楼内,满眼都是严阵以待的“大白”。所有机场、卫生、防疫、检验、海关、警察、保安以及各区接待人员……都穿上了白色防护衣,配上护目镜和白口罩,根本不见其“真面目”,这使机场气氛显得相当严峻,与悉尼机场许多老外漫不经心,连口罩都不戴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外观念大多是患病后才能戴口罩,这让他们付出了代价,疫情也由此渐渐蔓延开来;而中国则在严防死守的氛围中,让疫情渐渐平息。

  等候检测的“口罩大军”排成长队,彼此保持距离,寂静无声,缓缓流动,井然有序。走廊墙上有一长排换气孔在吹风,让空气快速流通。风有些冷,但让人感到清新、安全。有些体弱老人坐上轮椅,优先前行。

  1个小时后,我们来到联检大厅,仔细核对了健康申报表后,进入红外线体温检测区。正常通过后,联检人员对我亲切地说:“你是静安区的,可以回家了!”这让我心头一阵温暖。

  由于澳大利亚是重点疫情国家,我的护照被贴上黄色标志,不能走绿色通道直接回家。沿黄色通道,我们在有点繁杂喧哗的接待点找到了“静安区”,本市各区和邻近省市在此设摊,犹如一个大集市。“大白”们面对乘客询问都很耐心。我们前面有位老人,接待人员听了他的情况后说,你可选择与家人居家隔离,也可在宾馆集中隔离。静安区可选宾馆有两家:上海宾馆每晚400元,锦江都城酒店每晚300元。老人想了想说:“家里有人要上班,我只能住300元宾馆集中隔离。”问及我们,回答:“居家隔离。”

  在待车区的长走廊上,都是疲惫了一天的乘客和行李箱。我想去趟卫生间,被一名“大白”拦住。他说,出去必须由所在区工作人员带领。我在繁杂人群中找到了标有“静安”字样的“大白”,才解了燃眉之急。可见,“闭环”筑牢安全屏障在每个细节上都不是一句空话。

  上了静安区的接送大巴,司机和车上人员也都是“大白”。为了不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乘客们都从中门上车。“大白”告知,你们尽量相互坐得远些,保持距离。我们见车上有数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想到输入性病例,就选离他们远点坐下。此刻,时针已指向23日0时15分。

  静悄悄的夜上海,警车一路压阵,警灯不断闪烁。车上,疲倦不堪的我们时睡时醒。

  先送几位乘客去场中路上的锦江都城酒店集中隔离,然后我们再去核酸检测。抵达芷江西路的检测点已近2点。夜晚很冷,“大白”们等在室外,沿街空气流通,放了两张桌子两只凳子。乘客被叫到名字依次下车检测核酸。咽拭子采样很快,两三分钟一人。每人测完,凳子就消毒一次,十分严格,滴水不漏。“大白”说,白天人多,在此检测要等三个小时。

  回到大巴,“大白”说,下一班大巴现在仍未从机场开出。我想,这些“大白”可真拼,不知道要在寒夜中奋战到何时,心中顿时涌上一阵感动。

  回到社区深感温馨

  车上“大白”说,等候核酸检测结果的时间很长,需要8至10小时,大巴会先送我们去上海宾馆集中休息,那里可能没有被子和洗漱用品。这让我们一下紧张起来,一夜未眠,人已困得不行,再熬上8至10小时,怎么受得了?

  抵达宾馆,这里工作人员和警察也是一身白。我们三人一组下车,彼此保持间距,依次入门登记。领取了房卡,“大白”告知,不能离开房间,有消息会通知,上午八点起可叫外卖,他们会送上门来。每扇门前,都放着一张圆桌。

  入室,已近4点,洗澡已无体力。洗脸刷牙后,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已是九点半。起床痛痛快快洗了澡。这时,肚子已饿,太太叫了香喷喷的鳗鱼饭,美团小哥立即送到,“大白”再送上门来,真是便捷。此时,我想,如果车上“大白”对宾馆了解得更清楚些,告诉我们有房、有被子、有盥洗用品,我们原先对集中在宾馆等候的一场虚惊也会自然消失。这可改进。

  15时许,宾馆来电,有车送我们回家了。这时,我看了下“上海发布”,在前一天的本市输入性确诊病例中,没有一例来自澳大利亚。这说明,昨天我们的航班上是没有确诊病人的。我们的核酸检测都通过了。

  开车了,“大白”提前给下一站的小区居委会打电话联系,以确保乘客居家隔离,无缝对接。车上有数位外国乘客,一视同仁。等把我们送至河滨花园,已过了16时。我们刚谢完“大白”,小区门口已迎候着居委会的孙主任和物业公司的李经理等一群人。大家热情相迎,但保持距离。测完体温后安全放行,给我们拍照留影,帮助拉箱子,送我们回家,并一路详细告知如何居家隔离和社区服务事宜。社区医院医生也上门服务,让我们签了一份居家隔离承诺书,要求每天测体温两次,专人负责我们健康。门外则有门磁报警和探头监控。保安也送来了我们的信件报刊、快递包裹。社区管理,可谓关怀备至,周密细致。

  从飞机舱门到跨入家门,前后32个小时,我们见证了落地后专用通道分流排查闭环、“直通车”接送转运闭环、属地社区管控闭环“三大闭环”的全过程,核酸检测和宾馆住宿都是免费。此刻,我站在阳台向外望去,苏州河波光粼粼。上海的母亲河畔,人们戴着口罩在打牌、下棋、漫步、遛狗,一派祥和气氛。回家的感觉,真好!

2020-04-03 14:02 作者: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