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疫情防控,民盟在行动 >> 稿件

“我们不上,谁还能上”

——访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高级专家组成员朱蕾

  在上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由“高级专家组+外援专家医生+市公卫中心专家医护”共同构成的救治团队,以“最强兵力”投入了上海公卫中心“主战场”,用最精湛的技术救治患者。民盟盟员、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朱蕾作为高级专家组成员,与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等,被称为这个团队中的“虎将”。

  “哪天来的公卫中心?记不清了。当时正准备驰援武汉,晚上九点多突然接到紧急征调的通知,说上海公卫中心的病人病情严重,变化很快,专家力量远远不够,因此第二天早晨八点钟就来这里集合了。”一个月来不分日夜的忙碌,朱蕾忘记了时间。疲劳的他接受了我们简短的采访。

  早在2月7日,朱蕾便在媒体采访中对大家说:“不要太担心,因为没有必要担心,我们现在大部分重症和危重症都是可以治好的。”当时病例突然增多,病情瞬息万变,朱蕾的这句话,不仅是在安慰大家,更表达了医护人员们的信心,而信心的背后,是医务工作者们没日没夜全身心的付出。

  “每天固定的工作就是和进驻隔离病房的医生们及‘天团’的组长们会诊,逐一讨论患者们的治疗方案。”朱蕾所说的“天团”,是指来自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十人民医院的五个医疗组,他们由重症医学专家带领进驻重症病房,负责病人的床边救治。

  “这些一线专家们都非常专业和敬业。”朱蕾和其他几位高级专家组成员,每天都要与进驻隔离病房的“天团”组长们,以及血液净化、ECMO、中医、心理咨询、心血管等各科室专家们,通过远程形式进行综合会诊。上下午各一次,讨论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200多例在院患者,“一人一策”。朱蕾坦言,治疗中“走钢丝”的状况很多,可谓是步步惊心。专家组针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反复推敲,及时制定并调整救治方案。

  “还有一些不固定的工作,就是专家组的几个人不断学习和探讨,总结经验。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调整一线医生等。白天的时间不够,就晚上讨论。比如前天晚上,我们针对尸体穿插和尸检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并视频连线分析。”3月2日,由张文宏、朱蕾等专家们共同执笔的《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被称为新冠肺炎救治“上海方案”。

  由于紧张和疲劳,朱蕾近日的血压不太稳定。“我有高血压,以前控制得很好。但最近一直高度紧张,没办法控制很好。”朱蕾说,由于疾病的高传染性,疾病的检测、评判、治疗措施都需要完善的防护,实施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指挥中心发现病情变化,到与一线救治医生联系,都要合理安排,不能影响现场救治。在等待的时间里,他既急于想知道病人的新情况,又担心医护人员的安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中。“要保护一线医护人员。医生、护士或者护工一个出问题,就等于一栋楼全面沦陷,必须要做好保护工作,才能全方面协调好。”令他欣慰的是,公卫中心的防护措施非常到位,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交叉感染。

  休息了一天多,朱蕾继续驻守在公卫中心:“虽然现在住院病人只有40多例了,情况越来越好,但还是有很多事情的。”

  这样的紧张与劳碌,朱蕾并不是第一次遇到。他长期从事呼吸病和危重病的医、教、研工作,创立并逐渐完善了以呼吸生理为基础,以呼吸支持技术和综合治疗为核心的呼吸危重症诊治理论体系,获得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在非典时期,朱蕾便是最早进驻到传染病医院的专家之一,当时还被评为“民盟中央抗非典先进个人”。以后的几次疫情,他都是在“主战场”上长时间战斗的那位“战士”。

  “在每一次的重大疫情中,医务人员都冲在第一线。有的人还献出了宝贵生命,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都很悲痛,但是不管怎么悲痛,还是要做下去。我们不上,谁还能上?”朱蕾说道。

2020-03-09 15:25 来源:民盟市委宣传部 作者:殷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