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疫情防控,民盟在行动 >> 稿件

“逆行英雄”背后的牵挂与温暖

  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时刻牵动着人们的心,不少医务工作者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一线。疫情就是命令,使命召唤担当。他们带着责任负重前行,把亲人与牵挂留在了这里。对于患者而言,迎面走来的是生的希望;对于家属而言,这是一场是带着祝福与担忧的“逆行”。

WDCM上传图片

  教师岳母牵挂女婿,日夜祈祷平安归来

  “临走前连夜到医院准备,出租车司机得知我要去武汉救援,拒收我车费。等我在医院收拾好后,司机再把我免费送了回来。各条战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病魔,作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责任我更加义不容辞。”作为第二批驰援武汉的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屠国伟说。

  他有着幸福的家庭,岳母与他们三口同住,平时生活上互相照料。用岳母的话说,“他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此次出征,家人表示:“虽然很担心、很舍不得,但是我们会全力支持他!”

  自屠国伟离家那一刻起,家人们就未停止过担忧。72岁的岳母每天开着电视机,放着各种电视剧,只为分散一些注意力。前不久家中的电视机坏了,自己又不会用手机,女儿是仁济医院外科监护室的护士,经常值班不在家,焦虑的岳母只能临时租了个9寸的小电视机,来了解武汉地区的情况。

  由于前线工作繁忙,屠国伟很久未与家里联系。一日,一个视频电话响了,电话那头只是短短的几句话“我现在在医院”“我有点忙”“我挺好,放心吧”……而岳母却捕捉到屠国伟脸上口罩的压痕,看着女婿一脸倦容,她止不住泪水:“他平时报喜不报忧,从来不会说累,看到他现在这样,我真的很心疼……”

  曾任小学老师,从来不迷信,可这一回,岳母按捺不住了。她每天在家为女婿的平安祈愿,“我每天就在祈祷,一定要保佑我的女婿平安归来。”

  屠国伟的儿子才8岁,还不太懂,只知道爸爸去工作了。当问及他未来的理想时,他嘟嘟嘴说:“我想当一名医生,和爸爸一样。我知道挺辛苦的,我还是想当!”

  傍晚时分,屠国伟的妻子从医院下班回到家,岳母端上热腾腾的饭菜,三人围坐在饭桌上。这时,视频电话响了,儿子迫不及待地把头凑到镜头前“爸爸、爸爸”地叫着。一家人看到屠国伟的“出现”,脸上露出了笑容,屏幕里,屠国伟把最灿烂的一面留给了家人。这一刻,他们用不同方式在团聚……

WDCM上传图片

  默默支持上前线,家人借物传思念

  周萍是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也是第二批出征的长宁区医疗救护队护理组组长。她母亲透露,女儿很早就坚持要报考卫校,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岗20年,周萍积累了各种专业经验,也坚定了这次抗击疫情的信心。爱人打趣说:“当初我们俩认识还是因为她给我看病呢,然后我就一路猛追,把她追到手了。”

  14岁的儿子面临母亲的离家,并没有太多顾虑,起初甚至暗自高兴,“妈妈终于不用管我学习了”。十几天过去了,儿子看着家里的猫、妈妈最爱的植物,心中泛起了想念。他不善于表达,默默地给一盆盆花浇水,还经常抱着那只被他称为“弟弟”的猫。儿子说:“希望能接到电话,想听到妈妈的消息,但不想听到坏消息。”渐渐地,他肉嘟嘟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愁容。

  “爸爸平时不爱说话,也不怎么玩手机,最近晚上他总是睡得很晚,每天都捧着手机在看。”儿子尽管只有初二,但也看得明白父亲的担忧,“外婆更是睡不着觉了。”说这话时,儿子叹了口气,他的心中满是对母亲沉甸甸的牵挂。

  周萍的母亲一如既往地在厨房准备晚餐,只听得见刀剁在砧板上“笃笃笃”的声音,家里的氛围比较低沉。母亲做的是周萍最爱吃的炒土豆丝和炸春卷,她低头切着菜,回忆道:“周萍离开家的那天,和我说了句‘你要照顾好自己’。这个菜,她就算吃不到,我也要做!”这一刻,母亲泪如泉涌,滴在砧板上的泪水,渗透着一位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

  吃饭时,周萍的爱人拨通了视频电话,向周萍介绍桌上的每一道菜。母亲默默地听着女儿的声音,眉头舒展开来。儿子迫不及待地“抢”过手机,对妈妈说:“妈妈,我在家会帮你照顾好你的花还有你的猫,你以后要更温柔一点哦!”电话那头爽朗的回答,餐桌上其乐融融的欢笑声,打破了原本的沉静,暖意萦绕着这个家……

WDCM上传图片

  医务工作者的家庭:责任比牵挂更重要

  2月6日晚上十点,一通电话打破了家里的安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邹建洲从床上坐起来:“可以,没问题,血透室工作和家里我会安排好。”邹建洲没有犹豫,接下了驰援武汉的任务,他相信同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会理解和支持他。放下电话,邹建洲转身告诉妻子:“明天我要去武汉了!”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第二天,邹建洲带着家人的牵挂、医院的支持、患者的期盼出发了。临行前,儿子的一句“爸爸,注意安全!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让他甚感温暖又无言以答。“放心,我会平安回家”是邹建洲医生对家人的承诺。

  原本计划了今年过年要回江西老家看望邹建洲的父母,因为疫情的缘故,妻子医院要求全员留上海随时待命,只能放弃了回家团圆的机会。可对于邹建洲的“出征”,二老并不知晓。邹建洲临行前特意嘱咐妻子,不要将自己驰援武汉的事情告诉父母,免得他们担忧。

  邹建洲与岳父母家住得很近,平日里都是在老人家吃好饭再回自己家。邹建洲离开后,两位老人每天通过电视新闻了解一线情况,晚上还准时与女儿通电话,了解一下女婿的平安。通过这次疫情,两位不善于表达的老人更加关心前线的女婿,也拉近了一家人的距离。

  “其实武汉那里设备、药品还跟不上,白天要把晚上的药准备好,晚上药房都没有,有事情很难处理。”这是邹建洲反映给妻子的一线情况,有时候值夜班,还有写不完的工作报表。其实邹建洲的妻子也是名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平日里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工作。2003年进过SARS病房工作的她,对于疫情防疫有一定经验,她说:“我做好了被调去病房的准备,到那时候,我就把孩子交给父母帮忙看护吧。”

  邹建洲临走前嘱咐儿子要记得写日记,如今儿子也在遵循他的诺言,有时候写着写着放下笔,悄悄问一句:“妈妈,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呀?”虽然孩子平时与父亲交流不多,也习惯了父亲经常加班,而这时,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冲淡不了孩子的思念。

  “其实我们家里人都不意外,他早就想好要去的,也做好了准备。”妻子面对邹建洲的“逆行”,语气颇为淡定,她说:“很多事情碰到头上是没办法的,也不要去害怕、担心,这些只会徒增焦虑,有些时候要做就必须要做,责任比牵挂更重要,我相信他会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在上海,数千名医护人员赶往武汉驰援,这背后寄托了数千个家庭的牵挂,他们舍弃小家,奔赴前线,拯救百万家庭乃至全国的希望。在生活中,或许他们很平凡,但在这场“战疫”里,他们用逆行的身影谱写着这个时代的荣光。

2020-03-02 18:47 来源:民盟市委宣传部 作者:濯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