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疫情防控,民盟在行动 >> 稿件

100小时!走近张文宏“防控攻略”的“幕后英雄”

  出一本书需要多久?在防“疫”形势严峻的时刻,在急需全民科普防疫知识的当下,有这么一位“幕后英雄”带领着编辑团队,日以继夜地争分夺秒,只为了跑赢疫情防控战的“生死时速”。从1月29日启动到2月2日首版电子版上线,他们仅仅用了100个小时的时间,把一本权威而又通俗易懂的《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电子版书籍呈现在了大众面前,为复工前全民防控工作提供了一份坚实的“攻略”。

WDCM上传图片

  “其实,最早要不要出这本书,我也有过思想斗争。”语音采访彼端的李�声音中依然透着些许的疲惫。前阵子,几乎每天工作到东方微白的她,身体依然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毕竟广东和湖北都出了相关内容书籍,一开始觉得也没有太大必要。”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在战“疫”越来越到紧要关头的时刻,网上“伪科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这让李�整日“如坐针毡”。“疫情我一直有关注,各方面信息也都有收集。所以最终决定出书时,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李�口中的“他”,就是最近聚焦于公众视野的张文宏教授。“作为上海医科大学的校友,我还高他几届呢。”李�深知在这个非常时刻,能让公众第一时间愿意去了解一本书,影响力和公信力至关重要,而这两点在张文宏身上同时具备。“我们在2003年的SARS期间就合作过,但那时候出的书主要还是针对专业读者。”作为专业医学书籍编辑,李�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已经工作了超过30年。“所以这次编辑这本科普读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1月29日上午9点50分,她发了第一个信息给张文宏,并通过电话和他谈了谈关于出书的打算。“他当时说要考虑考虑,毕竟非常时期,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于是我先单向给他发了一些相关内容,但是他却迟迟不回。” 彼时略感焦急的李�不知道,当天凌晨刚从河南郑州飞回上海的张文宏,先是赶到华山医院发热留观病房查房,又在上午10点组织了一次以“攻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主题的感染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后来,就有了当天晚上刷屏的那段“硬核”发言。

  “不盯牢,这件事可能就成不了了。”李�把编写这本手册的初步构思、理念不断推送过去。“我脑补了一个画面。一个人从早上醒来睁开眼睛,从家里到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工作单位,一步步如何生活——用场景切入,类似于‘防控新冠的一天’。”张文宏和他的团队很忙,如何说服他再接下编一本书的任务,是摆在面前最现实的困难。然而即使工作负荷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张文宏还是咬牙答应了下来。“因为我们都尤其意识到这一点,抗击这场疫情,不光是医护人员冲锋陷阵,而是全民战役。只有广大市民有了科学的认知,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才能减轻医护的负担——篱笆要从最底层扎起。”

  于是,随着15点08分张文宏肯定的回复,整个编书工作开始启动。18点21分,工作群建了起来。19点36分,编写团队已经发来两个版本的大纲。其一是以场景为核心,其二以身份为核心,区分为“我没有接触过患者”与“我来自疫区”。两个大纲的差别在于针对受众面的不同。经过斟酌,考虑到后一部分人群相对总人群来说概率较低,议定了第一种方案,主要面向健康人群、市民的防护。

WDCM上传图片

  “其实出书这么紧张的时间线,也是为了赶在2月3日公务员为主的人群复工之前完成。”争分夺秒的编辑出版过程里,问题和困难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地扑面而来。“进展真的很艰辛,正常出书都是整稿过来,但现在张教授团队他们只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编撰内容,所以我们编辑团队也是24小时运转状态。”那几天,凌晨两三点钟万籁俱寂的城市里,他们还在为传稿审稿沟通忙得彻夜不眠。“现在我们看到的成书只有一万多字,但是为了保证书的质量,大家尽全力做到了科学与严谨,每一个观点都有权威的出处。”在与病魔的这场赛跑中,在巨大的工作压力负荷下,大家异常地精诚团结。“没有人谈稿费的事情,也没有人叫苦,都是想尽快赶在时限前完成工作。” 李�言及于此,声音有些哽咽。“当时出版合同都没签,就凭我一句话,大家就都冲上去了。”

  其实,作为副总编辑的她,并没有必要“亲自上阵”。但是,在李�的心里,多年前决定来科技出版社的时候,就坚定了要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我们做医学书籍出版的人,都是医学专业的,有些人甚至是医生转行过来的。这种关头,我们没法像一线医生那样冲在前线,但是我们可以用手里的笔,做一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尽我们一份职责。”

WDCM上传图片

  成书之后,她们第一时间把作品发到了网上。“其实最早做的时候,就是想免费发布,给大家做个电子版阅读,方便大家及时学习。”然而电子版面世后,有些人表示手机阅读略显吃力,也有很多读者和机构对纸质书有需求。所以李�团队一方面抓紧对一版进行修订,另一方面着手纸质书的出版。“我们努力把书做得好翻、好读、好看。”纸质书从字号、用纸到插画、配色无一不是李�团队的“精心定制”。“现在有很多机构要来买这本书的插图版权,他们都觉得时尚又温馨,还很契合主题。”在短短两周内,纸质书配送了上海16个区,目前印数已经超过了90万册。如此优秀又及时的作品,自然也引起了海外的关注。“现在和乌兹别克斯坦已经签约了,打算出版俄文和乌兹别克文的版本。新加坡那边也基本敲定,目前英文版翻译正在进行中。”

  98年就入盟的李�,作为世纪出版集团总支主委,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也积极发动支部盟员捐款捐书。“感觉盟组织很单纯,大家在一起没有功利目的,从人生观到工作视野,可以一起探讨的东西很多。”总支活动很多,重点还是发挥盟员们的专业优势,聚焦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上。“去年,我们还拿了盟市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三等奖呢。”李�骄傲地说。

  平时业余爱好就是读书看稿子的她,也时常锻炼下,追追剧。“在政协参加了朗诵和演讲沙龙,我挺喜欢朗诵的。”这位眼前的“幕后英雄”,也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有着平凡而自得其乐的生活。但是,在面对汹涌的疫情,李�果断扛起了“责任”二字。她的身影,也仿佛和很多民盟人重合了起来。让笔者不由得想起采访盟员时听到最多的那句话——

  “我入盟的原因?因为我很仰慕的前辈,就是民盟盟员。”

2020-02-24 11:44 来源:民盟市委宣传部 作者:王斯博